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生活环境 >> 大清朝唯一一个因家族太厉害没被诛九族的人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家庭像孔子家族这般影响深远:它在两千多年里与中华文明史息息相关,与历代封建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使其备受历代统治者的优褒。在孔子身后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孔子家族更是绵延不断。
康熙二十三年,风华正茂的玄烨邂逅了同样正当年的孔门之后孔尚任。二人一见如故,康熙给彼时尚是白衣的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封了一个官职。当然,这俩人不可能是在北京见的面,这京畿重地天子脚下,你孔尚任凭什么上这儿来。
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康熙想去哪儿,这别人可就管不着了。
那时候,满人入关不过四十年之久,这对于经年累月被汉人统治的中原地区来说,“侵略者”的烙印还没有完完全全地消退。康熙要一边处理好外邦事务,还要一边安抚好本族民心。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去山东祭拜孔子。这无疑是个笼络人心的做法,康熙想通过祭孔来昭告天下,我也是孔子门生,是跟你们一样的人。
孔尚任自不用说,出自书香门第,只可惜仕途不顺。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他唯有科举一条路可以走,只是从翩翩少年一直考过而立之年,他也没有考得上一官半职。心灰意冷的他正准备安安心心地种地,却突然被安排给康熙讲经。这一下,满腹经纶的才子顿时倾倒了年轻的九五之尊。孔尚任颇得康熙青睐,所以,破格擢升,任职国子监。
国子监就是个学习之地,所以,孔尚任不过是个主管教育的官员,而且,官位也不高,七八品左右。不过,这荣耀大小可不在于官职的高低。这是皇上御赐的官职,比正经科举考的可就光荣多了,于是,孔尚任摇身一变,成了“体制内”的人物。
都知道,康熙哪里是真心赏识孔尚任,他虽然年轻,但是,朝中一众大臣,文韬武略,什么人才没见过,非要从乡野提拔这么个屡试不第的人。说来说去,不过是看上了他姓“孔”罢了。他给孔家后人的不过是一副顶戴花翎,但是,他给自己的却是尊孔的伟大形象。所以,他到曲阜不过是演了一场粉墨大戏,好让看戏的人都觉得,自己是个尊儒的“仁君”而已。
孔尚任在朝廷做了十六年的官,都是些可有可无的职位。最高不过做过一届员外郎,还只是个从五品。康熙可能早就把他忘了吧,他当初那么做就是为了政治演一出戏,谁能正儿八经地拿戏当回事儿。这要不是孔尚任后来“造反”,恐怕连免他的官职都想不起来。
这孔尚任也挺不识时务的,人家拿他当个棋子儿,他却挺拿自己当回事儿的。他也不想想自己是怎么当上官的,却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来搜集资料,整理灵感,写了一部《桃花扇》。要说也没毛病,满腹才华在官场上无处施展,还不如凝结成一部作品,如果可以流芳百世,自己岂不是也名垂青史了?
写书不是错,错在写的这本书是《桃花扇》:在王朝初期就感叹兴亡,这就足够不吉利的了,更何况,你感叹的还是大明王朝的兴亡。今人从作者《放歌赠刘雨峰》里面的:“命薄忽遭文字憎,缄口金人受谤诽”等诗句推测,孔尚任的落寞可能与《桃花扇》的内容有关。
《桃花扇》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详,讲的不过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以此来影射明亡的悲剧。我爱新觉罗家累死累活打下的江山,我爱新觉罗·玄烨苦心孤诣才灭了南明平了三藩,你孔尚任倒好,十几年呕心沥血地给南明王朝唱挽歌。再加上《桃花扇》文采斐然,一时间洛阳纸贵,大家争相传抄。
这不是造反吗?你吃着清朝廷的饭,却一心想着反清,这让康熙怎么可能容得下他?
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罪魁祸首本来应该凌迟处死,再将其家眷亲属处死或者流放的。可是,这要诛九族,诛的可就是孔子的后人了。前几年好不容易留了个尊孔的好印象,可不能因为这件事儿就毁了呀。所以,纵使他再罪不容诛,也不能祸及家人,甚至是孔尚任本人也不能动,谁让他姓了圣人的姓,留着儒家的血。
但是,就这样留着他吗?那岂不是朝廷人人都要造反了。虽然康熙杀不了他,但官是康熙给的,他现在却可以收回来呀,反正孔尚任当的也不是什么无可替代的官,还是让他回家养老吧。就这样,孔尚任的官场生涯结束了。
作为一个戏剧作家,他的一生就像一场大戏。莫名其妙地被披上紫蟒,无所事事地当了十六年官,最后,又稀里糊涂地被罢黜回家了。其实,他就是康熙笼络人心的一枚棋子,康熙虽然年轻,但从小做皇帝,所以,手腕格外高明。
不过,孔尚任也算对得起康熙的不杀之恩。他身后,将《桃花扇》尽可能地“边缘化”,不在自己的坟茔上留下任何与之相关的痕迹,好像这部绝唱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一样。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奸人精卫之流。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且,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
参考资料:
『《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尚任》、《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