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张华兴应发鸠山诗社邀撰
应发鸠山诗社邀撰序张华兴走过一年啦!一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是瞬间,但发鸠山诗社成立以来的一年,诗情悠悠,硕果累累,掀开了长子文学艺术史上的崭新篇章,绽放成了太行山上的灿烂花朵。发鸠山诗社的发起者多半是我熟悉的诗友。社长刘建航温文儒雅,诗意盎然,诗友常红卫、张红伟等均是诗社骨干,各有所长。可以说,发鸠山诗社荟萃了长子籍诗词创作的优秀人才。依然记得一年前的金秋十月,诗社成立之时,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山水之畔,诗意其间。一路走来,诗社得到县委宣传部、县文联等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虽受庚子、辛丑岁疫情影响,仍克服困难,坚持举办采风活动,以笔会和诗社微刊平台为载体,推出了诗社微刊24期。在各级刊物和报纸屡屡刊发诗社社员创作的诗词作品,既宣传了诗社,鼓舞了士气,又彰显了长子这个文化大县的文雅之风,诗香之味。
《山海经.北山经》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这里所说的“西山”即指发鸠山。我国远古神话中“精卫填海”即出于此,最为感人,亦极具感染力,世人常因精卫鸟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陶渊明有《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顾炎武亦有诗《精卫》“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其悲壮之美,震撼之深依旧激励着这方土地上的人民,也激励着诞生于斯山斯水之发鸠山诗社的诗友们。他们挥笔为诗,负重前行,倚发鸠山之厚,铸精卫鸟之魂,以风雅颂的彩线编织着丹朱大地的诗词锦绣,以李杜苏的风骨抒写着漳河儿女的万千情怀,一首首,一句句,汇集于斯,如此华美,如此厚重,让人不能不为之感叹!唐著名诗人、名相权德舆诗赞长子:“地雄韩上党,秩比鲁中都。”长子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气息浓郁,清代时长子冯士翘书法、壶关冯文止文章、长治县常大中镌刻,时称“上党三绝”。长子冯士翘不仅以书法见长,其诗亦颇具神情,淡雅自然,著有诗集《秬山草堂遗咏》。近来发现的手抄本中如其《尧庙》诗:“城西一带近平阳,祠庙多追古帝王。草笠布衫群拜手,遗风犹见旧陶唐。”诗句如话,却雅而不俗。清代长子诗人王之相(字鹿谷)年轻时赶考途中与黎城诗人李甲黄相遇论诗,每每为敲寻“黄金白发之句”而苦心孤诣,唏嘘不已,虽发誓“辍苦吟事”,实却不废诗心。几年后王之相著《梨花坞诗集》,李甲黄感慨之余,兴之作序,留下上党诗坛佳话。《潞安诗钞》中亦多见清以前长子诗人的佳作,足见长子诗风绵长,诗意无限。发鸠山诗社的成立及一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再度证明了长子这方宝地的灵秀和诗风。祝愿发鸠山诗社诗苑繁荣,花团锦簇!
我一直在想,诗词是什么?诗词是情感的叙述,心灵的奔放,是流淌于笔端的心灵简约史,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镣铐之舞”,是……我实在说不清楚。白石道人曾云: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诗词之方方面面,发鸠山诗社的诗友们,诗友们的作品正在或多或少地探索之、实践之。我也将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1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