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长安读古诗荆轲刺秦那点事
陶渊明笔下的荆轲刺秦
01
前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吟诵此诗句,太子丹、高渐离“皆白衣冠”为荆轲送行之景犹在目前!荆轲刺秦王未遂,喋血秦廷箕踞而骂之貌犹在目前!
凛凛一躯,剑行天下,为何置身于秦廷却虎威泯然?太子丹泣涕相托,樊於期以首相助,惟愿荆轲铁肩担道义,飞刃灭秦王,孰料君却殒命于秦,为天下侠客耻笑!
荆轲,《史记》中五位刺客之首,倾注了太史公颇多笔墨。千载以来,多数文人皆为其视死如归所动容,为其士为知己者死的大侠风范而感慨!
那么,在陶渊明的笔下,荆轲是什么形象呢?今天咱们来品读一下陶渊明的一首《咏荆轲》,感受一下这位田园诗人的别样侠骨柔情!
02
诗歌
《咏荆轲》
东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03
长安品读
品读这首长诗,需要首先将两篇文章读完,一篇是《战国策·燕策》,一篇是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陶渊明此诗基本上将两个故事加以融合,删繁就简,写成的一篇极具画面感的抒情长诗。
全诗分三部分,
“燕丹善养士”至“岁暮得荆卿”为一,太子丹养士报秦,荆轲现身。“素骥鸣广陌”至“逶迤过千城”为二,众人易水饯别,荆轲飞车入秦。“图穷事自至”至“千载有余情”为三,荆轲刺秦失败,然则精神犹在!
这首诗最大的特色有两点,一是陶渊明剪辑故事的超高水平,他摒弃了荆轲与太子丹之间的反复沟通,也略去了荆轲刺秦的具体过程,而是将重点放在众人送别,荆轲入秦的描写上。
寥寥数语,为我们呈现出一位以天下大义为己任、奋不顾身、仗剑行侠、除暴安良的勇士侠客形象!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写其义愤填膺之状貌;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写其直蹈秦邦之雄姿;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写其视死如归之豪情!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写其勇猛威慑之气魄!
整首诗就是一幕一幕紧张刺激的动作电影镜头,毫不逊色于张艺谋的《英雄》!
第二点,陶渊明避开大家津津乐道的“荆轲剑术一般,刺秦是荒谬之举”的争议,以一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一笔带过,将满腹情感浓缩为“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这是文人式的诗意表达,不是历史爱好者,也不是吃瓜群众的表达。陶渊明根本不在意荆轲剑术几何,即便他水平一般,徒有其名;即便他“固请毋让”,被迫入秦;即便他是被司马迁有意捧出来的千古“假侠客”......在陶渊明看来,并不重要!
陶渊明借荆轲,抒发的是自己的豪情壮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的内心其实一直激荡着豪放、侠义的热血。
所以,咏叹荆轲,不过是借古人之酒杯,浇出自己舍身济世的情怀!
04
考试题型解读
问:
《咏荆轲》运用了多种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来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动作描写。“提剑出燕京”“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表现了荆轲急公好义,勇往直前。
(2)侧面描写。“豪主正怔营”,侧面写出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风云变色的虎威。
(3)环境烘托。“素骥鸣广陌”“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了荆轲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4)夸张手法。“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
05
满分作文赏析
四年前,我辅导部分高三的学生参加高考,当时整理了数十篇高考佳作,其中搜集了与荆轲有关的几篇,供学生仿写。其中有一篇年的高考作文,堪称写荆轲最好的作文,我尤为喜欢,曾让很多学生学习。
现摘录如下,与各位共赏:
刺秦
年山东考生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那么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那么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我此行必死。赢政,你的死期已到!我将以你的人头来洗刷太子的耻辱,以你的心来告慰樊将军的英灵,以你的鲜血来偿还天下苍生的血债。赢政,受死吧!
马车驶出燕国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
路旁时常有饿死的尸首,小村中常见兵士劫掠后放火的浓烟,瘦弱疲惫的农人挣扎着在田间劳作,寒风从颓坏的墙缝吹贫寒的人家,吹在身无完衣的百姓身上。战火、杀戮带来了无边的灾难。
我买通了秦王的宠臣,秦王要在三天后召见我,我在这个夜晚对皇宫作最后的探查。我走进赢政的书房,竹简堆满了桌子,桌上摊开着一束竹简,墨迹还未全干,我借手中的火读了那文字,却是秦王新写的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
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图穷匕现,我用匕首去刺秦王,却给了他逃跑的机会:环柱而走,我有九次机会,却让他能拔剑伤我:倚柱而骂,我要保持太子的尊严。侍臣杀我时,我想起了天下苍生,他们没有看见我眼角的那颗英雄泪。
不知大家对荆轲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年11月13日
位长安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