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精卫填海确有其事和上古的一场大灾难有关
精卫填海是我国众多上古神话故事中的一个,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矢志不渝、势要填平东海的伟大志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随着近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铺开,发现了很多上古时期的文化遗址,也证实了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甚至是后羿射日神话的真实历史存在。
只不过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许多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历史都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唯一能够记载的途径只能是口口相传,用故事或是口传史诗的方式传播给下一代。毕竟三人成虎,再加上上古时期对大自然的了解不够,难免会掺杂一些巫蛊或是神话色彩,这些掺杂着神话色彩的历史事实就变成了后来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故事发生地
在年,我国还拍摄了一部叫做《精卫填海》的古装电视剧,将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糅合在一起,展示了那个上古社会的一些风貌。电视剧里由舒畅饰演的小精卫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毕竟是文艺作品,电视剧里的情节设计和整体故事架构都是现代编剧在古人增补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和再创作,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要想探寻真实历史,还要去研究最原汁原味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从原始版本里面提炼出来其中的历史价值。
《山海经》中记载的精卫填海,就是是现存最原始版本的精卫填海故事: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北山经》
在《山海经》中,精卫在生前叫做女娃,是炎帝神农氏的女儿。炎帝部落现在生活的区域有着很大的争议,山西、陕西、河南、湖南几个地方都在争这个“炎帝故里”,但从考古来看,炎帝部落的活动区域还是在华北地区、黄河中下游一带,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会迁徙,所以才会有很多不同地方的考古遗存。
《山海经》中一共提单了发鸠之山、西山、东海、漳河四个地名。其中的发鸠山,又叫发苞山,据考证是在今山西长子县。而漳河至今也依然存在,是现在河南河北的界河,发源于山西长治、途径河北、最后经由天津汇入渤海。虽然在历史上漳河受黄河改道影响以及人工运河的开凿等改道多次,但发源于山西太行山附近是没有错的。
而西山和东海,则主要是表示地理方位的词汇,西边的山河东边的海,并不能确定地理位置。鉴于精卫鸟生活在发鸠山,所以这个西山很可能就是发鸠山或者就是代指的整个太行山山脉。所以起码在精卫填海的时期,炎帝部落是生活在山西东南部一带,而我们对精卫填海真实历史的考证,也应当在山西到河北之间进行探讨。
精卫鸟的现实原型
其中对于精卫鸟的描述,也很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毕竟山海经中的很多曾经被认为荒诞不经的物种现在都被证明是真实存在的。比如“青羽赤喙,人舌能言”的鹦鹉,“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猩猩,“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就是今天生活在南美的犰狳。
或者是《山海经》记录的是全世界的地理地图志,又或是这些动物很可能原来就生活在中国,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和中国古人共存过一段时间,又像中原的大象、犀牛和鸵鸟等物种一样灭绝掉了。
而《山海经》中描写的精卫鸟:“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只看这些描述,现存的很多鸟类都能够对号入座。一些学者认为精卫鸟就是我们广泛生活在全国各地的常见斑鸠,斑鸠的花脖子、红足、灰黑色羽毛都很相似,只是白喙不太满足条件。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精卫的原型是大雁,文中描述和我国白额雁的的长相十分一致:白额雁的羽毛大部分都是棕黑色,和乌鸦的羽毛颜色,白额雁的鸟喙和前额都有白色的横纹,脚掌也是红色。
除了长相之外,白额雁的习性也和精卫填海的情节也有所关联。首先就是栖息地,白额雁虽然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但冬天会迁徙到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越冬,途径河北、山西等地,都会停下来休息。再加上上古时期的北方地区气候十分温暖湿润,当时的白额雁也很有可能就在山西、河北等地进行越冬。并且白额雁还有衔树枝和石子筑巢的习惯:
夫雁顺风以爱气,衔芦而翔,以备矰弋。”——《淮南子·修务训》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李白《鸣雁行》
在古人眼中,大雁衔树枝和芦苇等东西是用来平衡凤梨和躲避伤害的,并且在飞行途中随时可能会“高空抛物”,将石子等东西抛落。可能这种习性被上古先民所看到并记录下来。在炎帝的女儿在某一次“游泳”事故中死亡之后,人们对这个曾经为部落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十分怀念,在精卫的事故发生地恰好看到了白额雁丢树枝的行为,就认为精卫没有死,而是化作了“精卫鸟”白额雁,势要把大海“填平”。
神话故事承载历史
其实我们在看女娲补天或是后羿射日之时,这些故事都是人们经历过的非常严重的大灾难,不是大洪水就是大旱灾,给当时的人民带来了苦痛的灾难,所以才能够在没有文字发明的漫长历史时期代代相传下来。
而精卫不过是一个“小公主”而已,经历了一场事故意外死亡,为什么也能被传承四五千年乃至更久呢?答案只有一个,精卫填海的故事可能描写的就是上古的一次大的洪水灾难,而精卫就是一个像大禹一样治理水患的人物,所以才能被历史所牢记。
我们一直都认为精卫是在“填”海,但其实在《山海经》中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填而是“堙”,在就是堵的意思,“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大禹的父亲鲧也是利用堵的方法来治理黄河水患,窃取了天帝的息壤用来治水,但是治水仍然失败,就被天帝处死了。后来大禹用了疏导结合的方法才治好的水患。
所以精卫填海所表达的意愿,并不是说当时的先民们要填平大海,而是要希望用土壤或是石头来阻挡河水或是海水,保护自己的家园。而在精卫是生活的按个年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精卫填海的原因
精卫生活的年代大致是年前,而根据近些年考古学家、天文学家的观测和采集资料,造成精卫填海故事起因的大洪水可能和两种大灾难有关。
1.船帆座超新星大爆炸
船帆座超新星大爆炸一共是经历了两次,一次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很大可能不是精卫生活的年代。而年前的船帆座超新星大爆炸则和精卫生活的年代非常接近。这次的超新星大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波影响到了整个地球。
当大爆炸的能量达到地球之后,首先就是占据地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海洋进行扰动,很可能是引发了大的海啸,如果当时的精卫生活的部落生活在沿海地区的话,很可能就是被这次海啸淹没了家园。
这次爆炸持续的时间也相当久,据估计是有几个月到一两年的时间,而爆炸期间,超新星所产生的光芒可以与日月同辉,这就是后羿射日或是夸父逐日里多日并存的现象。而两个太阳所产生的高温也融化了大量的冰川雪水,导致黄河水位急速上涨,改道流入当时河北地区的大陆泽,大陆泽水域面积也迅速扩张,淹没了周围一些部落的聚居地。
2.白洋淀陨石雨
大致也是五千年前,可能是这次的超新星大爆炸影响到了一些天体的运动轨迹,白洋淀附近经历了一场比较大的陨石雨,陨石不仅破坏了人们的生存家园,更是将地面砸出来一个个的大坑。在经历了降水或是河流流经之后,白洋淀地区就变成了一片汪洋的泽国。
每到雨季,或是上游水量增加,白洋淀附近地水位暴增,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洪水,研磨人们以前的聚居区,对精卫所在部落的先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灾难。
结语:
在我们看来天真烂漫的神话故事,可能每一个都是一代人的苦痛回忆。虽然先民们能力有限,但还是在不断地尝试去用自己的力量改造生活的家园,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在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之前,我也应当对大自然保持足够的敬畏,提高自身防范灾害能力,团结一致才能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如果像西方那样,面对危机时一盘散沙,和原始社会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