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天敌 >> 山海经记载神话精卫填海炎帝小女儿死后
《山海经》记载神话精卫填海:炎帝小女儿死后化为鸟,填平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了一种悲壮而引人注目的鸟精灵: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由文中可知,这种鸟应该是生活在西太平洋中国大陆沿岸的海鸥。古人见到海鸥为了修巢产卵而收集草木飞过海面,还以为这鸟是在填海,于是编出炎帝小女儿死后化为鸟,因死于海而誓要填平东海的神话。
看得出来,这个故事与“愚公移山”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性,都是以极柔之力对抗并立意改变强大现实的抗争,而且都是极其徒劳的悲壮奋斗。那么,古人为什么对徒劳无功的努力如此情有独钟?
精卫填海与夸父逐日一样是无意义的,既非为民除害,亦非帝王事业,但是,它们背后的文化意旨恰恰在于它是无意义的。正因为它无道德、无政治、无历史的内涵,所以才显示出这事件的真实内含。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
根据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描写,西西弗斯生前是一个自私、狡猾、罪恶多端的国王,因此他死后受到惩罚,要他永不停息地往山上推石头,石头刚推到山顶就又滚落下于是又要重新将石头往山顶上推,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无尽头(这个周而复始的劳动,也像月宫中吴刚位一样)。
西西弗斯的劳动是徒劳的,精卫的填海也是徒劳的,而且二者都带有悲壮的色彩。其实它们都反映了古代神话的一个显著特征,即无功利性的思考。这种永恒往复的内容,往往既无道德内涵,也没有历史与人文的色彩。其实无功利性并非等于没有意义,这种意义就在远古人类对力量的崇拜,和对英雄主义的讴歌。原因是英雄时代的野蛮先民们,并不十分注重具体功利性的利益,反而最重视没有功利意味,却又充满英雄、壮烈、浪漫气质的活动。
例如北美洲的阿尔衮琴印第安人,如果偷来几十匹敌人的马,并不会因而受到部落成员们的尊敬。可是一旦他冒死把敌人马厩中的几十匹马给放跑了,他回来就成了大英雄。同样,海达印第安人有一种叫Patilache的活动,即在活动中由主持者把财富大量送人或破坏,表示自己无功利之心,以此往往就在变穷的同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英雄。
精卫填海,如果以善恶或成败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是毫无意义的(上面举的那些印第安人例子也是些毫无意义的活动)但它立誓要填平东海的英雄壮举,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充分体现了远古人类的英雄品格。
这种没有具体道德或历史意义,却有明确目的但又不可能实现的英雄神话,其实广泛存在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印度神话,乃至西藏的神话之中。例如在古埃及赫利奥城里斯神话中,有一只叫“阿波菲斯”的巨蛇,想要阻止太阳从东方升起。于是每天它都在启明星升起前,拦在太阳神Re经过的路上,但它总是被太阳神的随从们杀死。次日它会复活,然后又去阻止太阳的升起。
由此可见,“精卫填海”并不是荒诞孤立、毫无意义的神话,它所反映的英雄主义,与其他古代文明中的例子是相同的。它的产生,说明了《山海经》对炎帝部落那种壮烈的勇猛表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