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学林轶事被误解的李白

发布时间:2022/6/4 14:38:16   
北京正规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诗风,并常常有一个因这种诗风而来的标签化称号,如诗仙、诗圣、诗鬼、诗佛之类。这些称号强化了读者对诗人某一方面的接受,但也难免以偏概全,影响后人对诗人作品的总体认识。

这种现象,在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对陶渊明诗风的评述中可谓典型:“……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种杂文式评述虽非严谨的学术讨论,但揭示的现象却值得重视。

这种现象在后人对李白诗歌的接受上尤为突出。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奇闻逸事最多的诗人。他传世的千余篇诗文,大部分具有相当的价值和意义。但自唐以来,人们对李白其人其诗的认知与接受,往往受其放浪形骸、无拘无束的性格和怀才不遇的人生经历、清高傲岸的仙风道骨影响,难免流于片面和主观。

早在李白生活的盛中唐之交,时人即已为之勾勒出亦仙亦侠、潇洒脱尘的帝王师形象。中唐以降,社会上关于李白的传说多了起来,人们总是习惯于联系他的名篇名句,去附会那些虚假甚至荒诞的趣闻轶事,并以之建构和想象自己理想的李白形象。至于他那些博大精深、风格多样的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人们反倒不太注意去挖掘,也不在乎自己对李白的认识是否全面。

实际上,除了围绕谪仙、脱靴、捉月等主题不断演绎李白人生之外,诗人、评论家及普通读者还常以关键词认知来替代实际阅读,甚至更乐于通过一些“碎片”去了解李白,故而对李白诗歌的作意主旨、创作态度与多样风格,均有一定程度的误解。

李白有强烈的用世心,“喜纵横任侠”而又“好语王霸大略”,常以诗文结交王侯,寻求援引。这类诗文汪洋恣肆、气势磅礴,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毫无阻滞。李白身处唐帝国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他的许多诗歌是当时各种尖锐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但这类诗歌多比兴之言,作旨不易为人所知。李白的“超级粉丝”魏颢《李翰林集序》“白之文义,有济代命”与李白族叔李阳冰《草堂集序》“凡所著述,言多讽兴”的评价,指的就是这类诗歌。

阅读过程中,我们如果罔顾这类诗歌的比兴意味,不知李白也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