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卫 >> 精卫的习性 >> 追记余丙华山路弯弯写春秋澎湃在线
木匠沟,董家河村进山公路的起点,山势陡峭。
管九路已铺好路基,绕山靠崖顽强延伸,直入云端。
往前走米,就是董家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丙华遭遇落石因公殉职的地方。管九路(管家河至保康九路寨)从木匠沟到淹水淌,全长8.6公里,修通后,将解决孙家墩和淹水淌9个贫困户、20多村民的出行难,并打开通往保康县旅游景区九路寨的山门。
“这是条脱贫路、致富路,余书记从上任起,最大的心愿就是修通这条路。”一人一根竹竿轻装上山,村治保主任余道雄带领记者踏上已成形的公路,感受余丙华和村民们曾经的艰辛。
“年轻干部,就是要敢啃硬骨头”
高山多而险,峡谷、河流、溶洞、地穴俱全,海拔高差达米。虽经几届村“两委”努力,孙家墩、淹水淌仍有20多户村民不通公路。
“家具、洗衣机、烤火炉,都是背上山的。”一组村民孙友兵说,通公路是他们几辈人“最大的梦想”。山上的村民最怕下大雨,溪沟里一涨水,村民出行和娃娃们上学就成了大问题。余丙华回村里任职后,组织村民在小溪边修建了一条便道,燃眉之急解决了,但要让村民彻底告别出行难,还需要修一条公路。
“脱贫奔小康,一个都不能少。”余丙华在村“两委”班子会上提出,修路的事,再不能拖了。“我是年轻干部,就是要敢啃硬骨头,哪怕用手刨用肩挑,也要带领大伙攻下最后这段路。”跑手续、筹资金、勘线路,协调村民、组织施工……前前后后八九个月,余丙华日不停脚,夜半归家。村会计万精卫说,为修路的事,余书记开着私家车到区里、跑宜昌、赴省城,没在村里报销一滴汽油费、一分钱差旅费。
年10月7日,管九路开工,余丙华在日记上写道:修路的困难一个个被攻下,住在山上的乡亲们终于看到希望了。
“看丙华这么拼,我们都心疼”
过一线天、梯子口、贺家岩、憨头垭,再到淹水淌,这条小路全长6.5公里。
余丙华每次去走访贫困户,爬上淹水淌后,还要往下再走七八里路到孙家墩,34户村民、9个贫困户,家家到户户落,上山下山一去就是大半天。
“看丙华这么拼,我们都心疼。”老党员孙廷学说,经常在周末和节假日看到余书记上山去修路,每次都是把车停在他家门口,一早提一桶快餐面上山,天黑下山再买一桶快餐面,到他家弄点开水吃完才回家。
住在淹水淌的孙年友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今年75岁,老伴儿胡启英71岁,一家四口体弱多病都被纳入低保,是村里住得最远的一户人家,后山就是保康县。每隔一段时间,余丙华就要到他家走一趟,修路期间来得更勤了,每次去都带一些生活物资,还自掏腰包帮他们救急解难。
“他每次来都忙前忙后的,看我们的水管通了没,看房子安不安全,问我们还有什么困难。”胡启英流着泪说,“他往年来,我还简单弄点饭他吃,今年他晓得我身体不好,连饭都没吃过一顿。”
从木匠沟到淹水淌的公路就从孙年友家旁边经过,孙年友至今还记得余书记头顶草帽带队测量的样子。“山上情况复杂,修这条路真不容易,那些天,丙华晒得黑瘦黑瘦的。”孙年友说,他家现在养了5只羊,路通后准备多养几只增加收入。
“路修通了,我们到镇上就近了。”住在淹水淌的16户村民算了笔账,以前到镇里要4个多小时,路修通后开车过去只要四十多分钟。
“不破坏森林,这是修路铁律”
在董家河村,除了淹水淌和孙家墩的村民外,山下四组的董选方是唯一一个没有通公路的人家。11月2日,余丙华因公殉职的前一天,还在董选方家商量修路的事。第二天,村里组织的挖掘机到位,道路破土动工,而余丙华却再也看不到了。
“余书记和我商量,修路尽量不动路边的树。”董选方说,这些年进进出出就靠一个大背篓和一根杵杆,“我已经60岁了,这条路盼了几十年,村里帮我们家办了件大好事。”
“不破坏森林,这是修路铁律”。樟村坪镇森林植被丰富,无论是董选方家门前的路还是木匠沟到水淹淌的进山公路,村两委都坚持保护绿水青山,不破坏森林、不破坏景致。为此,余丙华倾注了大量心血,设计、测量、协调、施工,他都天天盯着,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进山公路与襄阳保康相接,在余丙华的规划中,这条路修通后,不仅能解决村民出行和娃娃上学方便的问题,还能吸引外地游客到樟村坪来旅游,看看这里原生态的秀丽风光,让山上人家都能增收致富。
三峡日报记者:金贵满黄善国
特约记者:袁平李重庆
记者:黄彦乔赵衎
原标题:《追记余丙华
山路弯弯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