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选题的动画片集中亮相全国各大电视荧屏。“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八仙过海”、“百鸟朝凤”……这些中国民间故事跃然动画荧屏,也将在未来成为走进国际视野的新一批中国动漫“经典形象”。这是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启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后,第一批亮相的具有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具有中国风格的动漫作品。其中,《精卫填海》人物和动物造型取自《山海经》,画面磅礴大气;《百鸟朝凤》采用中国水墨画风格,造型清新可爱;《愚公移山》创作风格灵感来自于《千里江山图》,音乐则融入了豫剧元素。《愚公移山》海报《愚公移山》的故事取自《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相关叙述,该片将以愚公之子“清风”的少年视角,讲述主人公清风在父辈精神的感召之下,逐步成长,联合王屋、太行二山之中的山间精灵,力克艰险智斗山神,最终感化天神腾挪大山的故事。以符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少年成长为故事主线,以“愚公精神”为主题脉络,以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向,巧妙地将《愚公移山》典故进行了符合当下时代精神和审美取向的艺术性和动画性呈现。据了解,该片隶属“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工程项目”,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项目,由上海炫动传播有限公司承制。全剧共计10集,每集12分钟,二维动画技术制作,该片将于70周年国庆期间播出。《愚公移山》概念图在传统文化创新与传承上,分寸感似乎很难拿捏。创新太强调“新”,荒腔走板的也不少见,一味程式化的传承,似乎也很难应付观众的胃口。“其实很难,只能靠主创团队对市场、或者是对观众审美的一个判断,”上海炫动传播有限公司动漫影视事业部总监何宇在接受澎湃记者采访时表示,“动画片确实还好,它的优点在于可以贯彻制片人中心制,在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运营过程中,规避或者说平衡好类似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美术设定上,该片借鉴宋画集大成之作《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的风格和意境,构图周密、色彩绚丽、用笔精细、人物生动;“视听语言上我们可以说返璞归真,用传统美术片的这种视频表现来做中国画的一种呈现。”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先后考察了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大至王屋太行,小到蜀黎根苗无不体察入微。主创团队邀请好莱坞动画编剧马克·汉德勒加盟,以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愿景和国际视野精心打磨本片创意和剧作。在音乐创作上,动画《愚公移山》汲取了故事发生地河南地区的豫剧调式风格,强化音乐的叙事性和幽默感。从只有字的原文里拓展出10集的内容,何宇解释说,“肯定是要对它做一个比较伤筋动骨的大改,但‘愚公移山’这种精神本质又不能去做过于大的一种颠覆。”他提到创作上有“艺术上和技术上”的两大难点。《愚公移山》海报第一个难点是在剧作上的。该片的创意总监马克在采风中就产生了“水土不服”。他纠结的是,面对大山,人们为什么不能绕道和搬家?直到来到体现当代愚公精神的红旗渠,他明白了不能用西方的神话体系讲述中国的神话。在中国的神话中,我们面对天灾的时候,会选择抗争。“他用西方人的视角来打量‘愚公’、新石器时期滥觞的中国农耕文明,会有新的一种解读方式。”何宇说,“最终我们没有依照常规改编思路,把愚公作为高大上的第一主角,而是虚拟了一个叫做清风的少年,也是愚公的儿子作为主角。这样对于孩子这一目标受众而言,更加具有人物代入感。”中华经典民间故事中拥有大量可以引发国际共情和共鸣的元素,在动画制作中要善于提炼出来。借鉴莱坞手法讲好更具国际视角的中国故事是《愚公移山》故事新编的要义。何宇解释说,在全面阐述愚公精神的同时,也倡导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农业文明、定居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剧中愚公父子最终采取移山以利天地众生,而不是开山以籍农耕的方式,解决了故事中人类、山灵、山神乃至山中万物的共生困局。第二个难点是美术上的一个难点。现在国内大多数的动画团队使用的主要是CG动画,但这一次《愚公移山》却反潮流而行之,采取了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模式。《愚公移山》总导演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陈志宏担纲,他不但是资深动画导演,对于宋画也颇有研究和造诣。《愚公移山》幕后采风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