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跟着公号学诗词磨剑

发布时间:2022/5/31 18:51:16   

贾岛性格幽僻,诗亦如其人,以幽僻清苦著称。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却充满着豪侠之气,通篇壮健有力,实为贾岛生平第一壮诗。

明谭元春所辑《唐诗归折衷》引唐云观点说,此乃“《剑客》真精神”,又引吴敬夫之评,认为:“遍读刺客列传,不如此二十字惊心动魄之声,谁云寂寥短韵哉!”可见人的性格绝非平面之态,而是多元组合而成。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热烈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诗君—蒹葭。

诗君说

相传诗人贾岛早岁为僧,不爱与俗人交往。自推敲之事为韩愈赏识并还俗后,功名之心渐盛,在韩愈的建议下,参加了科举考试。因为他诗才极好,又为韩愈赏识,自视甚高,以为功名如囊中之物,唾手可得。在考场中,他写了一首《病蝉》。

诗歌写得也不差,但是有失传统的温柔敦厚之旨,诗中痛骂黄雀、鸢鸟,都一样怀着害蝉的心思。结果贾岛被认为是“无才之人,不得采用”,并落了个“考场十恶”的恶名。其实,贾岛自己也知道,一定是“吟病蝉之句”得罪了权贵们,但他又能如何呢?也只有借诗明志罢了,于是便有了这首被誉为贾岛生平第一壮诗的自喻之作。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越好的剑,打磨需要的时间便越长,那么十年所磨之剑,该当是什么剑呢?利剑往往色如霜雪,故诗中称之为霜刃。

但显然诗人的主着力点并不在此,而在于其“未曾试”。说是“未曾试”,而跃跃欲试之意已跃然纸上。也正因“未曾试”,其初试之锋必将惊天动地,震烁千古。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妙用博喻,极写初试之锋芒,应当便是受到此诗启发吧。“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正可谓是对此诗句最好的解释。

这两句诗,明为咏物,而实自喻满腹才华未得施展。诗歌不是散文,不必写尽,以留有余韵为佳,所以述志佳作,少有正面抒写自己的才能与抱负的,而多托物以言志,便自韵味悠长,方得诗歌三昧。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十年磨剑,只为今日!“把示”二字,写出了剑客对剑的珍视以及对“君”的信任。十年剑锋不出,霜刃何为?当然是为君扫尽世间不平事!读之恍闻匣中剑鸣,林间虎啸,豪侠之风,呼之欲出。

而诗尾以问句作结,顿有韵味无尽之感。清代岳端所辑《寒瘦集》(孟郊、贾岛诗作)认为:“通首雄壮,忽以问辞作结,更觉意味不尽。”

诗宝

请问诗君,“谁有不平事”一句,我曾见到过另一版本:“谁为不平事?”请问两者有何不同?您为何选用现在这个版本呢?

诗君

问得好!最后一句确实有“谁为不平事”这一版本,而且应是更佳版本。《才调集评》即认为:“本集‘有’作‘为’,‘为’更胜。”冯班更直指“有”字是卖身奴,认为,“‘谁为不平’,便须杀却,此方见侠烈之慨。若作‘谁有不平’,与人报仇,直卖身奴耳。一字之异,高下悬殊。”也就是说,“谁有不平事”相对狭隘,所报者仅个人而已;而“谁为不平事”,则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0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