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让传统工艺焕发时代新光彩看长治市如何

发布时间:2023/4/27 14:30:18   

八义窑红绿彩瓷器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打造。图为瓷绘艺人用毛笔蘸上红绿黄彩在釉面上彩绘。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摄

01:53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山西,带来了对全省人民的亲切关怀,对山西工作的殷切期望。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浓厚舆论氛围,从今天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山西答卷”专栏。

  专栏将通过精品文章、精彩镜头,着力展示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及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以此激励全省上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让山西转型势头更加强劲、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山西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必须履行的重大使命。

  连日来,记者跟随省文旅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使用情况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调研组来到长治,走进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长子玖兴炉响铜乐器厂等处,了解当地在非遗项目科学保护、有序传承、创新性发展等方面的新探索,以及在推动山西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

全方位扶持

加强非遗项目保护

  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位于长治市潞州区太行西街。记者走进该馆,见到了馆长李卫东。他向记者介绍,堆锦原意指堆起来的花,也叫“堆花”。其色彩艳丽、形象生动、工艺精湛,有浮雕般的效果,所以被称为“立体国画”。

  据记者了解,该馆收藏的余件(套)明清以来的堆花作品和画稿,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潞绸标本。这些堆花作品,凝聚着堆花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传承有序的艺术脉络,展示了上党堆花的“前世今生”。

  “我这个馆建筑面积有多平方米,”李卫东说,“投入了多万元才建成,并于去年9月开馆。我们坚持向公众免费开放,就是要让这一古老珍贵的传统技艺被更多人所熟知,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李卫东自筹资金建设自盛李记堆锦博物馆,只是在长治市各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当地民众参与保护发展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治市政府将非遗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规划中,成立保护专班,设立保护机构,不断健全保护机制,并在保护资金的拨付上给予有力支持。从年开始,该市将非遗保护、保存经费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出台向市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发放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上党区从年开始,每年对区级、市级、省级传承人分别给予元、元和1元扶持补助,重点非遗项目给予1万元到5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

  更值得一提的是,襄垣县作为全省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示范县,通过强化政策、资金、人才支撑,使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日臻完善;率先在长治建成县级非遗体验馆,非遗保护工作走在了该市乃至全省前列。

  目前,长治市已经有潞安大鼓、上党梆子、襄垣鼓书等1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精卫填海、武乡顶灯、西火秧歌等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黎城剪纸、申氏制鼓、上党砖雕等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此外,该市还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7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

发挥“传帮带”

拓展非遗传承队伍

  长子县素有“铜乐器之乡”的美称,是我国最早生产响铜乐器的地方之一。该县艺人制作的响铜乐器以铜、锡为主要原料,经过配料铸胚、锻打、成形、热处理、冷整形、抛光和定音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制作一件精美的响铜乐器,需要匠人具有多年的制作经验以及悟性,特别是很多技艺都难以被现代技术所代替,因此这些乐器弥足珍贵。年,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该县南漳镇西南呈村的玖兴炉响铜乐器厂,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该厂创始人闫改好是长子响铜乐器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在该厂,闫改好向记者介绍了制作铜乐器最关键的锻打和定音两个环节:“在锻打时,需要4个人共同抡锤锻打,以确定一件铜乐器的厚薄和平整度;定音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是难点。定音需要好把式,不但要熟悉各种戏剧曲调,还要有丰富的乐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千锤打锣,一锤定音’。可以说,这些制作技艺是老祖宗在长期劳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现在有少部分锻打的活儿可以通过机械完成,但大部分活儿则不行。比方说,定音这种技术活儿,还得需要人工完成。”闫改好说。在传授技艺方面,非遗传承人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他希望把学习铜器锤打技术的年轻人培养成手艺精湛的匠人。如果不让年轻人感兴趣,传统工艺将无法传承。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对发展和传承响铜乐器产生兴趣,他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工艺中,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并开发“玖兴炉铜乐器+养生”“玖兴炉铜乐器+理疗”的创新发展模式,使传统文化和技艺能薪火相传。

  长治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王新军告诉记者,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传统工艺在基层振兴的关键。为打破部分传统工艺无人学的尴尬局面,该市超前谋划、科学定位,采取了多种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的措施。例如,在市艺校开设襄垣秧歌专业艺术培训班,招收学制6年的中专班学员23名,由专业老师任教,以此解决这门非遗技艺无人学的问题。

传承+创新

让传统技艺更出彩

  调研组成员之一、山西大学文学院院长郑伟认为,非遗是可以看得到、体验到的。只有激活并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才是对其最好的抢救和保护。

  据长治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吴军介绍,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有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大多数并非仅靠传承人和技艺的传承存在,而是通过产品的生产和市场销售来生存。生产中进行保护,用生产促进保护,将这类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就是成功例子。

  走进长治市上党区的八义窑红绿彩博物馆,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瓷器王国。在古代红绿彩陶瓷展区,瓷虎枕、美人枕、侍女盘……一件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陶瓷作品令人惊叹、让人心动;在现代红绿彩产品区,展示的八义窑复兴重建之后所生产的瓷器,突出传统红绿彩色调和手工拉坯、彩绘工艺,让参观者无不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时代价值。

  为深挖这一传统生产技艺,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组织本土工匠和外地专家联合创新、改进技艺,并和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所合作,在原料配比、烧制工艺、釉料调试等方面大胆试验、反复探索,最终做到“创造不丢本色、创新彰显本色”,使红绿彩产品更加精致出彩。年5月,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1月,八义窑新品入选外交部外交物资采购目录。

  该公司董事长李建平表示,目前公司已研发生产出盘、碗、茶具、餐具、艺术品等30多个品种。另外,瓷器还可量身定制,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其中,“花开富贵”“繁花似锦”等瓷器,得到很多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使这一古老传统技艺再次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不了解八义窑的历史,就不知道红绿彩的价值。”李建平说,正是越来越多匠人用心血与坚守,传承着红绿彩古法制瓷技艺,让陶瓷文化熠熠生辉。

  可以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非遗保护和传承将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并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

  下一步,长治市将通过出台加强地方性法律法规,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形成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通过文化艺术展、节庆活动等,为民间艺术提供展演舞台,营造非遗保护传承的良好氛围。

本报首席记者栗美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227.html
------分隔线----------------------------